台胞證申請國際奧會(IOC)第125屆年會落幕,日本東京打敗西班牙馬德里、土耳其伊斯坦堡拿下2020年夏季奧運承辦權;德國籍的巴哈接下新任主席權杖,展開至少8年的任期;棒壘球與壁球敗給角力,無緣列入奧運競賽。

國人最失望的的莫過於棒球再度被阻於奧運門外,依目前國際奧會的構力結構與國際棒壇的推廣情況,想被重新青睞,前景甚為悲觀。

美國人發明的棒球,風行的國家比不上傳統在歐陸推展的許多運動。國際奧會的權力結構,多數由歐洲籍委員把持,以本屆出席年會的103位國際奧會委員(總共有125位)當中,歐洲籍委員就占了47人,而且棒球在這些歐陸委員的心目中存在的印象是:「禁藥、大聯盟(MLB)好手不參加」。

試想,如果這兩個印象不抹去,棒球如何爭取多數委員支持呢?

當東京拿下2020年奧運承辦權,台灣球迷甚至一廂情願期待日本可以藉承辦國之優勢,把棒球列入競賽種類或是「表演賽」,國際奧會從剛下任的主席羅格在12年任內,推動最甚的就是奧運「瘦身」計畫,嚴格限制競賽種類無限擴大,也取消了承辦國可以自設表演賽的權力。

新上台的巴哈也公開表示,奧運競賽會從嚴審核,簡單來說,想被列入奧運,就得遵照國際奧會的遊戲規則。以棒球而言,如果大聯盟不配合國際奧會,機會微乎其微。

要想在奧運生存,必須符合幾項重要法則,普及率、支持率、轉播率、觀賞性、女性和青少年參與度。

棒球在歐洲並不盛行,而且複雜規則、裝備昂貴,比起推動籃球或其它運動更加困難,而且棒球屬於團體運動,隊伍人數龐大,也不符合國際奧會的瘦身原則,種種因素都將棒球一步步推離奧運大門。

如果棒球回不去?是不是就面臨世界末日?那倒也未必。雖然奧運是全球最受重視的綜合運動賽會,但棒球在世界各國都走向高度職業化推展,美國大聯盟、日本職棒聯盟的季賽都不會因為奧運舉行而中斷,東西兩個歷史悠久的職棒聯盟都是可以好好平穩生存,對美國,日本而言,棒球列不列入奧運不是最重要。南韓職棒市場近年來也十分蓬勃,南韓的整體競技體育實力也不必靠棒球在奧運發光發熱。

台灣的中華職棒呢?依目前四支球隊的市場規模,看似雖小,如果好好經營別再爆發弊端,尚能維持。職業運動一切向錢看齊,只要有賺頭,留不留在奧運倒不是首要選項。

以高爾夫為例,2016年才被重新列為奧運競賽,但世界高壇的競賽受重視程度並沒有被冷淡,贊助商還是捧著大把鈔票向PGA「進貢」。被列入奧運只是錦上添花,沒被列入,也無損PGA 在世界體壇的影響力。

以目前國際奧會的「歐洲為首」的權力結構,如果棒球的普及度能再提升,最好能打進歐洲大陸,讓更多的歐洲國家也能一起「玩棒球」,讓歐洲國家體會,原來棒球也可以是奧運的「金雞母」,到時就算大聯盟不停賽,不派出全部最優秀選手出賽,國際奧會也會重新評估讓棒球重返奧運的機會。

這是一場國際棒壇與國際奧會時間的拔河,也是棒球與其它想要加入奧運大家庭運動的競爭,如果歐洲也有等同大聯盟水準的職棒聯賽?或是未來有更多的歐洲球員加入美國、日本的職棒聯盟,棒球重返奧運就指日可待。要不然,就只能繼續努力,等待國際奧會「關愛的眼神」,以收錦上添花之效。


來自: 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blogs/society-watch/奧會改朝換代--棒球前途未卜-064756546.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許麗娟練廉柴産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